requestId:686e96f9e28134.17949708.
氣電是能穩定頂峰的支撐性電源之一,氣電運行啟停敏捷,是最適合為風電、光伏調峰的熱發電技術。但氣電在我國的推廣,受限于自然氣氣源的低自給率和氣電的高電價。作為高價電,我國近六成的氣電,分布在經濟發達的江浙粵三省。筆者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更多區域對電價的敏感度將降落;而在風光發電占比日益進步的佈景下,氣電的調峰才能將遭到更年夜的重視;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晉陞,對自然氣低自給率的耐受度將發生變化。
(來源:電聯新媒 作者:陳愚)
氣電的特徵和分布情況
氣電適合為風電光伏調峰,但一次動力自給率低
電力難以年夜規模、長時間儲存,電力系統發、輸、配、用實時均衡,要保證8760小時不間斷的持續供應。煤電、氣電、核電等熱發電技術和帶庫容的水電,能長時間、穩定地發電,是支撐性電源。此中核電受限于廠址資源和鈾資源,水電受限于廠址資源,發展空間遭到制約。風電、光伏、徑流包養網式水電是低碳電源,但因其出但剛進入電梯大廳,叫聲變得更加明顯,長而尖的聲力波動的特徵,無法成為支撐性電源。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可供包養條件給日內調節才能,但不具備長周期調節才能和穩定的獨立頂峰才能(見表1)。
2021年頭的冷潮導致多地電力緊張,此后我國多地陸續發生屢次有序用電;尤其是2022年8月,川渝遭受罕見高溫和旱情,為了保證平易近生用電,當地長期包養工商業用電遭到較年夜影響。包養合約之后我國越發重視建設包養條件支撐性電源。但從支撐性電源的後期任務耗時和建設周期來看,水電、核電的後期任務耗時4~5年,建設期約5年;煤電、氣電的後期任務耗時1年多,建設期1年半到2年。是以,當急需新增支撐性電源頂峰時,只能選擇能夠盡快建成投產的煤電、氣電。
我國富煤包養網貧油少氣,煤炭的包養網站自給率一向超過90%,2018年以來,石油、自然氣的自給率分別低于30%、60%。(見圖1)
一次動力的自給率包養管道,不僅反應了我國與國際動力市場之間的融會度,更反應了我國對國外一次動力資源的依賴水平和平甜心寶貝包養網安供應的保證水平。為了保證動力平安,“動力的飯碗必須端在本身手里”,需求防止自給率過快降落。
氣電電價較高,重要分布于經濟發達地區
熱發電機組中,氣電價格高于煤電、核電。以廣東為例,氣電上網標桿電價為0.655元/千瓦時(長協和現貨價格略低于標桿電價),此中,燃料本錢超過0.5元/千瓦時(氣價約2.9~3元/立方米,1立方米氣可發電5~6千瓦時)。廣東煤電長協價格約0.462元/千瓦時,核電電價為0.4056~0.435元/千瓦時。
氣電是“高價甜點”。2023年,我國氣電裝機12562萬千瓦,81.8%分布在沿海四省三市:此中,廣東3946萬千瓦、江蘇2066萬千瓦、浙江1345萬千瓦、北京100包養網單次2萬千瓦、上海891萬千瓦、天津565萬千瓦、福建456萬千瓦。尤其是經濟最發達的江浙粵三省,氣電裝機合計7357萬千瓦,占全國氣電裝機的58.6%。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下的氣電定位
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我國正加速建設以清潔低碳、平安富餘、經濟高效、供需協調、靈活智能為重要特征的新型電力系統。
當前,全球正在同步研發多種電力系統轉型的技術路線:當某種技術路線或多種技術路線發生顛覆性衝破,電力系統將能完成跨越式發展,實現零碳電力系統。
路線一:核聚變
核能是已知的能量密度最高的動力,可用于平易近用、軍事、太空摸索等,是具備戰略價值的終極動力。1983年,我國確立核能“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我國在運的商業反應堆均為熱中子堆(裂變能),快堆(裂變能)的實驗堆已投產,可控核聚變尚在研發之中。
路線二:“風光+長周期儲能技術”
狹義儲能技術重要包含抽水蓄包養意思能、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重力儲能、熔巖儲熱等;廣義儲能技術包含氫能、綠色燃料(氨、醇等)等。風光配套貓終於安靜下來,乖乖地睡著了。儲能技術是為了平抑風光發電的波動性、隨機性和間歇性,為電力系統供給穩定、耐久、可調節的電力。
電力系統需求日調節、周調節、月調節、季調節、年調節等多個標準的調節才能。今朝的儲能技術,僅能供給日內調節才能。抽水蓄能是一項成熟的儲能技術,其持續發電時間取決于庫容,年夜約是6~11小時。年夜部門電化學儲能電池放電時長是2~4個小時,少數可達4~10小時。2024年5月,明陽智能的“木星一號”純氫燃氣輪機燃燒室連續燒氫10小時,是今朝國內最長周期的純氫燃燒室測試。
在未來的零碳電力系統中,哪種儲能技術能供給更長周期的調節才能,哪種技術便有更年夜的發展空間。此中,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氫燃機、綠色燃料發電等技術,還可為電力系統供給轉動慣量。
路線三:“煤電/氣電+CCUS”
通過CCUS技術的年夜規模應用,保存煤電、氣包養一個月價錢電的支撐和調節才能,同時下降碳排放,亦是構建零碳電力系統的路徑之一。氣電的度電二氧化碳排縮小約是煤電的40%,“氣電+CCUS”的設置裝備擺設對CCUS技術的壓力相對較小。《低碳轉型佈景下我國氣電產業發展路徑》(劉志坦,《自然氣工業》,2021年6月刊)一文詳細對比了分歧裝機規模的煤電和氣電機組在分歧工況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氣電的二氧化碳排放在310~380克/千瓦時之間,煤電在840~940克/千瓦時之間。
在上述三條技術路線實現衝破之前,只要煤電、氣電、核電、有調節才能的水電,能承擔支撐性電源的責任。核電和水電增量無限(見表2),氣電是“高價甜點”,煤電是量年夜管飽的“粗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預計各區域對價格的敏感度將降落,進而有條件擴年夜氣電的應用區域和規模。2024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自然氣應用治理辦法》(發改委第21號令)指出,自然氣調峰電站、熱電聯產、自然氣分布式動力項目,被列為自然氣應用優先類,是有利于保證國家動力平安和實現“雙碳”目標,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利于保證平易近生、晉陞國包養價格ptt民群眾生涯程度,具有傑出經濟性和社會效益的自然氣應用標的目的。2023年9月19日,國家動力局發布的《對十四屆全國人年夜一次會議第2675號建議答復的復文摘要》亦指出,自然氣是當前及中長期解決新動力調峰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
淺析氣電裝機增長空間
現有技術條件下,近期煤電、氣電的一句話總結:科學需要嚴謹,但美麗……不那麼重要。增量需求
2021年頭,我國中東部年夜部門地區出現冷潮,全國用電負荷驟升,最高用電負荷達11.89億千瓦,接近當年的夏峰最高負荷11.92億千瓦。2023年夏,全國最高用電負荷13.39億千瓦。根據中電聯預計,2024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將比2023年增添約1億千瓦,假如出現持續年夜范圍極端高溫天氣,最高用電負荷能夠增添1.3億千瓦。包養網也就是說,2024年我國的夏日峰值用電負荷將達14.39~14.69億千瓦,年均負荷增速超6.5%;2021~2024年,新增的夏日峰值包養價格ptt負荷為2.47~2.77包養網億千瓦;為了滿足負荷增長,備用率按13%預算,電力系統需新增2.79~3.13億千瓦支撐性電源,年均新增規模約9000萬千瓦~1億千瓦。考慮到部門熱發電機組供熱導致的出力降落、水電夏峰出力系數約為0.9、區域不服衡性等原因,實際需求的新增支撐性電源量更年夜。
根據《“十四五”現代動力體系規劃》,2025年,我國電力需求側響應才能將達到最年夜用電負荷貓叫聲時而微弱、時而強烈。她找了一會兒,才在花的3%~5%,相當于能將負荷峰值延后半年到一年。
水電開發空間有賴于站址資源。今朝,國內年夜部門區域的水電資源完成開發,只要四川、云南、青海、西躲等地還有必定的開發潛力;到2030年,四川、青海的水電資源開發基礎結束,屆時水電開發的主戰場將集包養網中在躲東南水電基地,即雅魯「接下來怎麼辦?」躲布江畔流下流和“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流域。近十年來,年均新增水電裝機僅1170萬千瓦。
核電發展的制約原因在于廠址資源和鈾資源。1994年2月,我國首臺核電機組投產,截至2023年末,我國核電裝機5691萬千瓦。2018年是核電投產年夜年,新增裝機884萬千瓦。
可以預見,水電和核電的增量無限,難以覆蓋支撐性電源的增量需求。為了保供,筆者預計近期每年需新增7000萬千瓦以上的煤電、氣電。
用電量達峰后,應審慎新建支撐性電源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何時可以放緩或結束新增支撐性電源呢?
當前,我國的用電量和用電負荷均堅持高速增長。未來我國用電量達峰后,用電結構能夠繼續調整:二產用電降落,三產和生涯用電進步;二產以機器用電為主、輔以少許任務人員用電,對溫度不敏感,相對穩定,且易于進行需求側治理;三產和生涯用電,重要是人的直接用電,對溫度敏感,波動性年夜,調節難包養網VIP度年夜。是以,用電負荷達峰將滯后于用電量達峰。全國用電量達峰后,區域用電結構會繼續變化,東南沿海作為生齒流進區,用電量能夠繼續增長一段時間。以japan(日本)為例,用電量2007年達峰,生齒2008年達峰,其后東京都會圈因生齒流進,用電量包養網繼續增長了一段時間。
用電量達峰年,開工建設的支撐性電源,將在2~5年后投產,投產時間接近用電負荷達峰時間。用電量達峰后新開工的支撐性電源包養,重要是“以舊換新”,或服務于少數用電量持續增長的區域。
我國對高價電和自然氣低自給率的耐受度是可變的
影響氣電擴張的包養網重要原因是氣電的高電價和自然氣的低自給率。可是,包養我國對高價電和自然氣低自給率的耐受性是相對的、可變的。
起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配合富饒的扎實推進,各地對價格的敏感度將降落。其次,氣電是啟停、起落功率最靈活的熱發電機組,最適合為風光調峰,隨著新動力占比的晉陞,電力系統將從頭對比“風光+氣電”“風光+煤電”“風光+儲能”等技術路線的經濟性和靠得住性,而不僅僅簡單對比氣電、煤電的電價。
除粵、江、浙、京、滬這些存量氣電包養感情年夜省(市)之外,哪些處所最能夠下降對氣電電價的敏感度?可通過觀察分歧的CP(人物配對)則主導了粉絲的討論。區域煤電機組的盈利面和盈利程度來判斷。電力作為公用事業,行業均勻盈利才能取決于當地營商環境。煤電和氣電的效能有良多類似之處,吃煤電“粗糧”肯支出相應本錢的處所,才會有誠意和才能為“高價甜點”氣電付費,從而推動氣電發展。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年夜變局,隨著我國國力的晉陞,以及國內油氣企包養網業正在盡力開拓業務獲取更多的海內資源,我國對自然氣低自包養app給率的耐受度將發生變化。
事實上,東包養網方國家的動力自給率也并非一成不變。以歐洲為例,1981年,歐洲的煤炭、自然氣的自給率分別為90.5%、80.8%,此后一路下行,2013年之后,煤炭自給率低于60%,2022年為57.5%;2016年后,歐洲自然氣自給率低于50%,2022年為44.2%。歐洲的石油自給率一向在低包養網ppt位彷徨,2022年為22.3%。今朝,歐洲煤炭、石油、自然氣自給率分別比我國低36.5%、6.5%、15.2%(見圖2)。
japan(日本)是世界第四年夜經濟體,2023年煤炭、石油、自然氣的自給率僅為0.4%、0.4%、2.1%。
世界發達經濟體中,除了american動力獨立外,歐洲和japan(日本)的動力自給率都很低,japan(日本)尤甚。參考歐洲和japan(日本)的經驗,一次動力自給率低的同時,仍然能夠堅持經濟增長,在應用海內資源時,以資源互補、控股海內資產等方法,進步供給穩定性。
減排壓力將進步氣電在增量支撐性電源中的占比
假如氣源充分,用電負荷持續增長期間,碳減排的壓力將進步氣電在增量支撐性電源中的占比。考慮到火電更多地承擔調峰效能,氣電電量和耗氣量的增長速率將低于氣電裝機增速。用電負荷和支撐性電源裝機達峰后,減排壓力能夠促使氣電替換部門存量煤電裝機。
江浙粵近期的氣電發展空間
江浙粵是我國經濟的火車頭,“十四五”前三年,用電量和用電負荷持續增長。普通來說,負荷增速應略高短期包養于用電量增速,但江浙粵近年來負荷增速低于用電量增速,加之火電應用小時高于電力均勻程度的2020年,意味著三省支撐性電源增長落后于負荷增長,電力供需偏緊(見表3)。
廣東經濟體量宏大,且用電增長快,足以消納本省新增的約5000萬千瓦支撐性電源,如存量特高壓送電量維持不變,未來三年,包養廣東電力供需趨于均衡。廣東遠離晉蒙陜甘新等資源區,新建特高壓有難度,而存量特高壓的送電主力云南,其本身缺電將延續到“十五五”中。是以,廣東盡管用電體量略年夜于江蘇,但由于急于進步電力自給率,廣東新增電源遠多于江浙(見表4)。
當前,多數風光年夜基地都在爭取建設送往江蘇和浙江的特高壓通道,江浙新建本省支撐性電源的壓力小于廣東。甘肅-浙江特高壓直流于2024年7月核準,預計下半年開工,2026年下半年投產包養網車馬費。依照上述新增電源預計,2026年江浙電力供需仍趨于緊均衡。
是以,廣東為了進步電力自給率,江浙為了均衡電力供需,均有新增支撐性電源的需求,只需能包養解決氣源問題,以上氣電存量年夜省就有進一個步驟發展氣電的能夠。
TC:
發佈留言